一本書小說閱讀網(wǎng)
當前位置:首頁>歷史>竊鉤者誅竊鉤者諸侯什么意思

第三節(jié) 童趣

小說:竊國者侯作者:到底在哪里時間:2024-06-29 01:20:02

  要說古代男人的地位還真就是高,從那天起,母親是打心眼里記住了父親的話。除了生活上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外,其他方面那個要求就是一個字——嚴!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感覺,我選擇的是——暗無天日。

  從我開始牙牙學語起,母親就整天地給我讀什么《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一天到晚地給我念:弟子規(guī) 圣人訓(xùn)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父母呼 應(yīng)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涼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業(yè)無變……。一段時間內(nèi),我的感覺和大圣一樣,只不過他有一個“唐僧”師父,而我則有一個“唐僧”化的母親。

  幸好我對這些古代“文學”并不很排斥,除了自身也挺感興趣之外,最關(guān)鍵的是我還要在這里混一輩子呢。俗話說得好,“環(huán)境改變?nèi)恕?,如果不盡快地適應(yīng)這個世界,是注定要被淘汰地,想想哥白尼和好心幫助奴隸卻被奴隸撕碎的傳教士等人,特立獨行,思想太先進了不是什么好事,盡快地融入這個社會才是正理。其實我有的時候非常羨慕穿越到其他時空的各位,一個個適應(yīng)能力都超強啊,實在讓人欽佩,小弟力有未逮,只好走這笨路子了。

  從三歲起我被要求練習書法。

  四歲起開始學習儒家經(jīng)典,《詩經(jīng)》、《尚書》、《儀禮》、《周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等十二經(jīng)。

  五歲起開始給我找家教。

  給我請的第一位西席老先生,是一位聞名李唐的大儒。從外表上看,他完全符合千年后人們心目中的老古董形象。老先生頭發(fā)花白,僅用一根發(fā)簪扎住,身著一襲漿洗得發(fā)白的青色長衫,樹皮似的老臉上帶著刻板的神情,和父母交談的過程中始終顯得矜持而又自傲。老酸儒,這是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我和老酸儒的第一次沖突來得非常之快,就在父母離開后一柱香不到的時間里,在我的刻意而為之下水道渠成地發(fā)生了。

  原因非常地簡單,這個時空此時的儒家思想已逐漸向程朱理學的方向發(fā)展,開始變得教條、僵化起來。一想到這樣的發(fā)展方向必會產(chǎn)生朱×這樣思想大成的假道學,偽君子我就不爽。

  朱×這老家伙一方面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一方面自己卻通過逼嫁守寡的弟媳婦以侵奪亡弟產(chǎn)業(yè),還為營妓爭風吃醋,又嚴刑拷打叫嚴蕊的妓女逼她承認與唐仲友有男女關(guān)系以打擊報復(fù)不贊成自己觀點的唐仲友,當真是卑鄙下流到極點??删褪沁@樣一個齷齪得狗屎般的人物,居然也能被后世稱為圣人,實在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簡單理解為符合統(tǒng)治者需要了。

  為了防止這種毒素影響到以后千千萬萬個無辜的青少年,我感覺自己責無旁貸,不但今天要折辱一下這個老酸儒,異日若是有機會更要糾正這個不良傾向。

  沖突的過程其實并不復(fù)雜,在我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問題后,解釋不通的老酸儒已經(jīng)處于爆發(fā)的邊緣,再稍加挑畔,就立即點燃了火yao桶,一場爭辯就此上演。

  論儒家經(jīng)典的素養(yǎng)我肯定不是對手,論學問也比不過人家?guī)资旰?,反正又不是大專辯論會,非得辯個輸贏,我采取的辦法就是胡攪蠻纏。反正我好歹也多知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經(jīng)驗,而且曾經(jīng)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借助孔老夫子的某些原話完全否定了有悖于其基本精神的錯誤思想潮流還是比較容易的。抓住程朱理學類思想的某些個缺點大肆攻擊,窮追猛打,不多時便氣得老酸儒大罵孺子不可教也,拂袖摔門而去。

  而后聞訊趕來的父母也未能挽留住氣憤不已的老酸儒,就這樣,我的第一個老師僅僅工作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辭職不干了。

  雖然知曉了整個過程的父母對我嚴加訓(xùn)斥,責備我不夠尊師重道,但并未追加其他處罰,讓我驚喜之余多少有了一絲明悟??磥砀改赣H對于這類酸儒思想也未必贊同,什么三綱五常,什么“存天理、滅人欲”,只有皇帝和既得利益者才喜歡這樣的提法,若是人人都遵守,哪還有什么改朝換代?父母親找人教我,不過是想讓我學習學問,吸取這儒家思想中有用的部分。當然,有機會的時候,只要對自己有利,嘿嘿,也可以提提什么三綱五常的。

  轉(zhuǎn)念間我又想到,這時空世間竟有如此開明的父母,看來我還是小瞧了古代人了,也許沒有多了這一千多年的歷史和科學經(jīng)驗,大概我也只能做一個泛泛之輩吧。不過既然來到這世間,又有了這許多優(yōu)勢,不做出點什么豈不是對不起自己救了兩個神仙的功德?反正我智商不低,情商也算上乘,并且有著年齡的優(yōu)勢,成長的空間,只要不大意,事事小心謹慎,還怕不能與這世間的英雄一斗?

  日子過得飛快,我的老師也換得飛快。從老酸儒開始,一年之間,我已換了近二十名老師。時間最長的紀錄不過半月有余,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人打破老酸儒一個時辰的記錄。畢竟,能當當朝丞相,張家家主大公子的老師,是一個能實現(xiàn)名聲與利益雙豐收的好崗位,如果不是實在混不下去了,哪里肯輕易放棄呢?

  就拿我那第七個老師來說吧,學問其實不錯,人也挺知進退,可惜就是長得確實是倒人胃口。我是千忍萬忍實在沒忍住,在勉強堅持了有半個月后發(fā)現(xiàn)他除了學問不錯,書背得挺好,也沒什么好的觀點啦,想法啦什么的,和我自學沒什么太大區(qū)別,就再也沒忍住下黑手的yu望。在忍受了四五天的精神與肉體雙重折磨后,他終于含淚遞交了“辭職申請”。

  事后趁父親上朝,沒等母親使 出慣常的刑訊逼供手法,我就坦然地承認了作案動機和過程,并且詳細地描述了整天看到那張丑臉對我幼小的心靈造成的傷害,以及由此可能引發(fā)的嚴重后果,終于獲得了母親的諒解。

  其實關(guān)鍵是母親也對那人的形象很看不過眼,只不過因為他頗有才名才勉強答應(yīng)父親去延請,現(xiàn)在被我趕走雖然有些可惜,但也解決了她的一塊心病。待父親下朝回家后,還沒來得及發(fā)雷霆之怒,就被母親大人安撫得服服帖帖。

  耶!我終于又過了一關(guān),說實話,我對這個為人嚴厲卻又對我關(guān)愛有加的父親還是很敬畏的,也許是因為在小孩子的軀體里時間長了的原因吧,現(xiàn)在的我,還真有些小孩子的心理了呢。不信你試試,身高一米七的人面對將近三米高的巨漢, 是不是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汗,你說沒有這么高的人,笨啊,我是按比例算的,我現(xiàn)在才多高啊。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了有近兩年,在我迎來了第二十八名老師后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那天風和日麗,我早早完成了母親布置的功課,擺脫了侍候我的家仆,一個人來到府里的后花園玩。時值夏日,滿園的蟲啊鳥啊叫個不停。

  看看四周無人,我掏出懷里早已準備好的幾個小竹筒,嘿嘿,好些年沒玩過蟋蟀了,不知道當年稱雄小伙伴中的蟋蟀王子的稱號是否還能叫得響,今天就要試試。按照前世的經(jīng)驗,一會兒用草棍騷擾,一會兒用水灌,各種方法層出不窮,片刻間就有七八只蟋蟀落網(wǎng)。

  扔掉了幾只小的、叫得不夠好聽的和一看就沒有潛力成為斗士的,只留下了三只。一只身材短粗,頭大牙尖,命名為鐵頭將軍;一只頭細尾粗,性情兇猛,四肢相當有力,命名為鐵腿將軍;一只外形端正,比例完美,頭須整齊完美,歌聲動聽,命名為 歌唱家1號。嗯,成果不錯,到了收工的時候了。

  回轉(zhuǎn)到我的房間,拿出一個上下同粗的瓷罐,培上厚厚的一層土,平整壓實,然后將鐵頭將軍 和鐵腿將軍倒入罐內(nèi),用細草棍不停撩撥,弄得兩只蟋蟀憤怒異常,眼看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誰知這兩個家伙可能是蟋蟀惜蟋蟀,略一照面就分開了,各居一方,竟然互 不相犯。NND,逼我出狠招,那少爺我可就不客氣了。

  伸手掏弄幾下,抓出一只放在右手手心里,然后左手敲擊右手腕部,將蟋蟀高高顛起, 接住,再顛,二十次后完畢,另一只如法炮制?;氐焦拗械膬芍惑艾F(xiàn)在都處于昏頭轉(zhuǎn)向的狀態(tài),略一撩撥就怒氣沖沖地沖上前去,呵呵,好戲就此上演。

  鐵頭將軍剛剛在鐵腿將軍背上狠狠地來一口,就被鐵腿將軍一腿蹬飛,撞在瓷罐壁上,鐺的一聲,這邊鐵腿將軍還沒來得及唱兩聲慶祝一下,就被惱羞成怒的鐵頭將軍掰住大 牙,甩了一個跟頭……好久沒看到這么精彩的斗蟋蟀了,正當我看得大聲叫好的時候,被人當頭重重地打了一個爆栗,MD,好痛!剛跳起來想大罵一陣,等看清楚來人,我頓時如老鼠見了貓,馬上恢復(fù)成乖寶寶模樣,原來是老娘來了。

  這下慘了。

  注1:《弟子規(guī)》本是清朝康熙年間李毓秀所著,是古代兒童啟蒙教材之一,這里被我把時間給篡改了?,F(xiàn)在我不到兩周歲的兒子,就被他爺爺教這個,弄得我兒子一看見他爺爺就愁眉苦臉的。在這兒之所以提到這本書,就是想讓大家多了解一下古人教育孩子的啟蒙教材。

  注2:儒家經(jīng)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jīng)。儒家本有六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儀禮》、《樂經(jīng)》、《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jù)說經(jīng)秦火一炬,《樂經(jīng)》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chǔ)上加上《論語》、《孝經(jīng)》,共七經(jīng);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jīng);

  宋時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經(jīng)注疏》傳世。

  注3:之所以寫這么多抓、斗蟋蟀的過程,主要是有感現(xiàn)在孩子雖然條件好了,但是比起我小時候摔泥巴、斗蟋蟀少了很多自然情趣。

  

手機上閱讀

點擊或掃描下載